議新執行管轄制度
吉客安家
2020-06-24 13:51
10295
2007年10月28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并于2008年4月1日正式實施。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新民訴法)第二百零一條規定:“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法院或者與第一審法院同級的被執行人財產所在地法院執行”。新民訴法關于執行管轄的規定,與修改前相比,增加了被執行人財產所在地法院執行的規定。修改執行管轄的規定,其目的主要是:第一,有些案件的被執行人財產不在第一審法院所在地,由第一審法院執行較為困難。第二,由于有些案件的被執行人財產不在第一審法院轄區,異地執行造成人力、財力的浪費,且異地執行易引發暴力抗法事件。第三,雖然被執行人財產不在第一審法院轄區規定了可委托執行,但受托法院往往不認真辦理,造成當事人權利無法實現。
新民訴法對執行管轄作了明確規定,但在實踐中,對于執行管轄仍存在一些不夠明確的地方,主要有:執行管轄爭議解決的方式;是否對執行管轄進行限制;保全法院與執行法院不一致的協調問題及當事人申請執行后撤回執行申請,能否向另一有管轄權法院申請執行的問題。
關于執行管轄爭議解決方式問題。由于新民訴法規定了當事人可以向第一審法院或者與第一審法院同級的被執行人財產所在地法院申請執行,在實踐中,必然會產生權利人既向第一審法院申請執行,又向財產所在地法院申請執行。出現這種情形,法院如何解決管轄爭議?首先應當按照民訴法第三十五條訴訟管轄的規定處理,即由最先立案的法院管轄。其次,如法院在立案時間上不能區分出先后順序,則應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十六條的規定處理,即由雙方法院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請雙方共同上級法院處理。在執行中,如當事人對管轄提出異議,執行法院應當參照訴訟管轄異議處理方式進行,即受理法院認為異議理由不成立,應當作出裁定駁回其異議,并允許當事人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如認為異議理由成立,移送有管轄權的法院執行。
關于是否對執行管轄進行必要限制的問題。筆者認為,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即啟動了司法程序。在當前我國的國情下,人民法院,尤其是基層法院案多人少的情況客觀存在,而全國絕大多數執行案件又集中在基層法院執行。面對當前國情,為節約司法資源,更合理的使用司法資源,對于執行管轄進行限制有其必要性。但這里的限制并不是對當事人管轄權選擇的限制,我們要充分尊重當事人選擇管轄的權利,這里的限制是指對當事人向兩個或兩個以上法院申請執行的限制,即盡量減少執行管轄爭議的出現。具體可采用憑一審理法院簽署的法律文書生效證明才能立案的做法,即當事人在申請執行前,必須由一審法院簽署法律文書生效證明,當事人在向法院申請執行時,必須同時出具法律文書及生效證明原件,而一審法院僅出具一份法律文書生效證明原件,這樣當事人在申請執行前可以選擇受理法院,但在確定后,即不得向其他法院申請執行。這樣有利于減少執行管轄爭議并節約司法資源。
關于保全法院與執行法院不一致的協調問題。人民法院的執行,其最終目的是對被執行人財產依法進行處置以維護權利人的權利和司法權威。保全法院與執行法院不一致的情形是指當事人并未向第一審法院申請執行,而是向財產所在地法院申請執行的情形。如財產所在地屬采取保全措施的法院管轄,則不存在爭議,當事人只能向第一審法院申請執行。對于保全法院與執行法院不一致問題的處理,如前所說,執行的目的是對被執行人財產的執行,為節約司法資源,便于法院執行,保全法院應當將案件依職權移送至執行法院執行。
關于當事人申請執行后撤回執行申請,能否向另一有管轄權法院申請執行的問題。新民訴法并未明文規定當事人申請執行后可以再申請撤回執行申請,新民訴法第二百一十五條規定“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而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條規定“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是為了保障當事人訴權的實現,而目前執行司法統計關于執行結案方式仍限于自動履行、和解、不予執行、終結執行這四種方式,并沒有規定當事人可申請撤回執行申請。新民訴法對申請執行時效進行了修改,由原規定的一年或六個月統一至兩年,并適用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其立法目的是為了更充分保障當事人尋求司法公權力的界入,以對私權利的干預。從立法目的分析,執行案件應當也允許當事人在申請執行后可向法院申請撤回執行申請。而當事人撤回申請后,只要符合法律規定,仍可向有管轄權的法院再次申請執行。正如訴訟對當事人撤訴要求在判決送達前提出一樣,執行申請的撤回也應當在執行法院對被執行人財產采取處置性措施前提出,如執行法院已對被執行人財產采取了處置性措施,則申請人申請撤回執行申請,人民法院應當不予準許。